你觉得人工智能复原古曲怎样

自从“阿尔法狗”战胜李世石,运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给人们留下了“无所不能”的印象。近日,有学者联合研究人员,开发出识别古曲谱的人工智能,据称可以恢复1300年前的乐曲。

音乐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。《吕氏春秋》载,上古时期,黄帝就让名叫伶伦的人去听凤凰的鸣叫声,确定黄钟音高;《尚书》则记录了音乐响起,上百人翩翩起舞的壮观场面。不仅如此,音乐早早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周王朝就把音乐作为六艺之一,要求贵族学生必须掌握。

遗憾的是,由于我国古代只用减字谱记录操琴时的指法、弦序,以至于古曲谱看起来如同天书一般,那黄钟大吕的美妙音律,也随时间消逝了。

AI能够把这些声音从历史中挽回吗?现在恐怕不行。从语言学角度看,目前还原的《春江花夜月》与唐代乐曲天差地别——因为唐代官话属于中古音,而还原的乐曲是用普通话唱出来的。

既然歌词完全不符,那么曲调呢?恐怕也未必能完全还原。由于我国记录乐谱的特殊形式,根本没有人知道曲子在唐代被弹奏成什么样子。但从另一角度说,对古曲的演绎也没有必要追求与古代完全一样。

多年来,一大批老一辈音乐人投身于古曲研究当中。1956年,我国对古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普查。管平湖、杨葆元、顾梅羹等一批前辈乐人投身于打谱事业中,他们凭借在乐史学、文献学、音律学等领域深厚的学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,让《广陵散》《高山流水》《潇湘水云》等一批古曲重现舞台。

在打谱过程中,人们惊奇地发现,没有记录下演奏曲调的减字谱,反而给了古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古琴家在打谱时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,融入了自己对琴曲的理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,一张琴谱往往会演绎出多个不同的版本,为中国古琴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。

这种活力,显然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无法带来的。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,人工智能还只是一项工具。没有必要神化、依赖一件工具,让它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就好。

笔墨当随时代。如果把传统文化禁锢在仿古、泥古中,难免落入故纸堆的窠臼;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髓,使其在新时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绚丽的色彩,才是我们应该传承的奥义。

创新互联面向全国提供域名注册、虚拟主机、云服务器、服务器托管与租用,如需了解,请联系QQ: 171356849 微信:zh18159893430 咨询,谢谢!

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都网站制作、做网站服务,电脑端+手机端+微信端的三站合一,更高效的管理,为中小企业印江免费做网站提供优质的服务。我们立足成都,凝聚了一批互联网行业人才,有力地推动了千余家企业的稳健成长,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网站建设实现规模扩充和转变。
当前名称:你觉得人工智能复原古曲怎样
新闻来源:http://lszwz.com/article/cpcgi.html

其他资讯

售后响应及时

7×24小时客服热线

数据备份

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稳定

价格公道精准

项目经理精准报价不弄虚作假

合作无风险

重合同讲信誉,无效全额退款